左金友 男,1941年出生,北京朝阳人,中共党员,北京市畜牧水产局种鸡场技术员。1968年至1970年在河北宣化四六二六部队当兵,1970年至1975年在北京市畜牧兽医站任技术员。1977年出席北京市科技大会,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197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左金友在工作中积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1974年,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北京市也要建设机械化养鸡场”的指示精神,北京市机械化养鸡场工程指挥部(北京市畜牧水产局的前身)成立。市领导调集各方面的科技人员参与了攻关任务,以实现现代化养鸡事业的发展,追赶世界养禽业先进水平。1975年2月,他被征调到指挥部工作,任务是鸡病的防治和疾病检疫净化工作。现代化养鸡工作疾病防治是很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工厂化高密度饲养的成功与失败。他虽是学动物医学的,但从未接触过现代化养鸡工作,压力很大。1975年,他带队去北京大学生物系进修,学习工厂化养鸡饲养管理和禽病防治,从而对机械化养鸡有了新的认识,并增强了信心和勇气。1975年下半年,他带着这一新的课题和任务到北京西山养鸡场边学习边实践。鸡的沙门氏菌病和鸡的慢性支原体病是令世界养鸡业头疼的两大疾病,感染率高,死亡率也高,搞不好会严重影响北京现代化养鸡事业的发展。他选择了7000只青年鸡作为鸡病净化的实验鸡群。半年时间内分别进行两次采血化验,淘汰了3000余只阳性鸡,保留4000只无病健康鸡群。1976年3月,该鸡群的后代开始在新建的种鸡场内饲养,一年以后,逐步实现了4万只种鸡的设计生产规模,实现了种鸡场年生产销售800万只商品雏鸡的任务,为北京现代化养鸡奠定了坚实可靠的种鸡、商品鸡的基础,为北京养鸡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76年3月,他受国家农业部和北京市派遣,去朝鲜平壤留学,进一步研究机械化养鸡饲养管理和鸡病防治工作。完成了4个月的研修学习任务回到北京后,被安排到北京市种鸡场禽病室任主任,继续负责鸡病净化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使4万只种鸡群的鸡沙门氏菌病健康率达到99%,鸡群慢性支原体病健康率也达到98%以上。1977年下半年,经过禽病专家的鉴定,确定种鸡群的疫病净化已达到世界养鸡业的先进水平,为养鸡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1977年,他撰写的论文《机械化养鸡场兽医综合卫生防疫措施》,发表于《北京农业科技》杂志,对北京乃至全国养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筑基的作用。1978年以后,全国的现代化养鸡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解决了当时老百姓吃蛋难的问题,扭转了北京市购买鲜蛋凭本供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