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琬 女,1921年出生,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北京妇产医院革委会副主任。194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并参加工作,历任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主任、副院长,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院长、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协委员。是北京市第七、第八、第九届人大代表。1956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7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197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王大琬是妇产科专家。她是继林巧稚院长之后,北京妇产医院第二任院长,为医院发展和妇产学科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她不论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还是担任医院领导职务,始终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细致,谦虚谨慎,作风正派。担任院领导时,她非常重视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培养,为了提高医疗质量,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临床工作,亲自给医生授课;定期查访和参加重大会诊,遇到危重病人,她亲临一线组织指挥,确保病人平安。她处处为医院着想,事事精打细算。20世纪70年代初,她在医院开始研究针麻剖腹产术,制定了针麻剖腹产术的操作和护理常规,并率先在医院开始针麻剖腹产术。针麻剖腹产术在全国进行推广并荣获卫生部科技二等奖。20世纪70年代宫颈癌在妇科肿瘤中发病率很高,她提议在北京市各个医院开展防癌普查的工作。1972年,她担任北京市宫颈癌防治协作组组长,主要进行以预防宫颈癌为主的妇女病普查普防工作,先后培养基层宫颈癌检查技术人员230多人、阴道细胞学人员445人,较好地发挥了基层人员的积极性。她亲自深入延庆山区进行普查,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她的带领下,5年来普查25万多名已婚妇女,得出了癌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九十二点八的数据;发现宫颈癌230多例,其中210多例得到了及时治疗,取得了预防宫颈癌的经验,使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对保护妇女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这项科研成果荣获北京市科技三等奖。为了创新妇产科事业,她先后出版了《中华妇产科学》《妇产科手术学》《妇科肿瘤学》《热带病学》等医学专著,与他人合编《妇产科学及护理》《妇产科疾病治疗学》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