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文 男,1922年出生,河北交河人,中共党员,北京市颐和园果树班工人。1952年参加工作到颐和园,曾多次被评为园、局、市级先进生产者,两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当选为北京市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七届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7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刘长文1952年到颐和园工作。他热爱园艺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工作踏实,干劲十足。在业务上他从实际出发,对所管理的桃树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每棵桃树的特性及规律,提高了对果树的技术管理水平。他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却凭着一腔敬业爱岗的热情和不懈努力、刻苦钻研的精神,成功地培育出经专家鉴定,并正式命名为“颐红水蜜一号”的桃子新品种,为园艺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在果树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方面总结了一套先进方法:不同品种、树龄、树势,采取不同形状的修剪方法;不同品种、树势、土壤条件,采取不同形状施肥方法及不同的肥量和肥种;对于病虫害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下,采取不同的药物、方法及数量。经过10余年的钻研,他成功地培育出桃子新品种“颐红水蜜一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改良培育新品种,进行多品种的桃子异花受粉,如颐红和岗山白、颐红和久保、颐红和冬桃等。他兼职多,但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脱离生产劳动。他外出开会学习,单位派车从来不坐,自己挤公共汽车。外出开会学习期间,他经常放弃会议安排的看电影、参观游览等活动,赶回果树班参加劳动。他工作从不计较时间,加班加点,每年都要贡献140多个工作日。他是七级园艺技工,为了颐和园的园艺事业长远发展,他非常关心青年职工的成长,满腔热情地做好“传、帮、带”,积极组织修剪技术学习班,亲自担任教师,他采取了课堂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工作中他随时注意言传身教,不失时机地在技术上指导青年人,他给青年职工讲桃、梨、苹果的嫁接剪枝技术,在果林里进行实践指导,使青年职工很快地提高了业务技术能力。他把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职工,不断地培养新人,解决了颐和园园艺专业动手术力量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