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厚泽 男,1928年出生,浙江人,北京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系副系主任、讲师。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长期从事探矿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是我国探矿工程专业的创始人和学科的奠基人之一。196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1959年以后,屠厚泽负责科学研究工作,并领导勘探技术科研小组。他完成了“卵砾钻石之钻进”“不取芯钻粒钻进”“铸钢钻粒钻头”3项科学研究工作。其中,“不取芯钻粒钻进”项目主要是针对攻克坚硬岩层钻进问题而研究的。经过2个多月的苦战,这项研究在室内试验成功,可是在野外试验时却遭受到了一连串的失败,钻进效率不高,有时甚至比普通钻进方法还低。但他不放弃,坚信试验一定能够成功。于是,他带领研究小组的同志深入工人中间,和工人同吃同住,和工人、技术人员合作,共同细心研究。在接连不断的试验中,他和工人、技术人员细心地查找效率逐渐降低的原因。经过5个月的苦战、16次的野外生产试验经验,一个高效率的“不取芯钻头”终于研制出来了。他后来还带领研究小组进行了“小直径高转速强力规程钻粒钻进”和“改进泥浆搅拌技术”等项目的研究,其中“小直径高转速强力规程钻粒钻进”效率在八—九级岩石中,单位小时进尺已达1.3~2.4米。他负责领导的北京市勘探技术小组完成的“钻探机械化半自动化”项目(包括拧管器、自动提引器等7项设备)研究,大大减轻了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节省了人力物力,并在北京市地质局举办的现场会上获得专家和同行的好评。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堪称教书育人的楷模。他主编的《岩石破碎学》多年来被全国的多所高校采用为专业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