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彬 男,1931年出生,河北乐亭人,中共党员,北京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北京男子篮球队教练。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国手,1949年至1954年效力于中国学联队和国家队,多次参加国际大赛;1954年任国家男篮助理教练,1955年起任主教练,后回到北京男子篮球队任教练员和总教练。196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陈文彬是著名篮球运动员、教练员,新中国篮球理论的奠基人。1949年8月14日至28日,他作为新中国(解放区内)派出的第一支大学生男子篮球队队员,参加了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1952年,陈文彬作为中国篮球队队员参加了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十五届奥运会。同年8月2日,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奥运会和平营活动,在与15000多名芬兰青年及世界各国优秀运动员见面的大会上,陈文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担任国家男篮助理教练、主教练后,他将国外篮球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理论,结合本国运动员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运用于训练,使中国男篮具有自己的特点,1959年达到中国篮球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开创了新中国第一个篮球高峰时期,先后战胜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以及苏联国家青年队等欧洲劲旅。20世纪50年代,他为了更好地学习苏联篮球运动的经验,通宵达旦地自学俄语,与张光烈合作翻译了《球类运动的一般理论问题》等译作。他还撰写了《篮球训练工作》《中国篮球风格与训练浅探》《技术训练大纲》《战术汇编(一)——进攻钉人防守的战术部分》等专著,不仅为奠定中国篮球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中国篮球运动的提高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