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芳 女,原名宋梅珍,1929年出生,上海人,辽宁省安东市(现辽宁省丹东市)京剧团演员。1939年进入上海戏校学习,1945年毕业后在上海皇后戏院演出,1952年参与组建“红旗青年京剧团”,1953年组建“张正芳京剧团”,1955年到辽宁安东市京剧团工作,1979年6月调入中国戏曲学院任教。196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1939年12月,上海首家戏剧学校——上海戏校成立,张正芳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工京剧刀马旦、花旦。她狠练戏艺,被校方视为重点培养对象,由关鸿宾、陈桐云等名师亲授。她未出校门即公演1300余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当时与顾正秋齐名,被誉为“一时瑜亮,无可媲美”的上海戏校姐妹花。1946年,张正芳应谭富英之邀,在上海皇后戏院,和顾正秋、姜妙香、杨盛春等合作演出《双娇奇缘》《战宛城》《武松与潘金莲》《翠屏山》《蝴蝶梦》等戏,在演出中因得到师辈的提携、指点,从而终身受益。1952年,她在上海与多名戏校“正”字辈同学共同组建“红旗青年京剧团”,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多地演出。1953年组建“张正芳京剧团”,在东北三省、山东等地巡回演出,所到之处极受观众欢迎。1955年,张正芳参加辽宁省安东市京剧团,担任挑梁主演,后又兼业务团长。在丹东工作期间,她几乎每天登台献艺,以表演细腻、声腔委婉、文武兼备、善于刻画人物著称。每当辽宁省会演,她都以优秀剧目参赛,如1957年以《乱点鸳鸯谱》、1958年老剧目展览以《蝴蝶梦大劈棺》、1959年又以整理改编后的《杨排风》参赛,均获得优秀表演奖。1956年在我国首次评级定职时,她和“正”字辈同学关正明、陈正岩、王正堃被评为文艺三级。在此期间,她除了演出在上海戏校所学的传统戏剧外,还将该团新编的《天国春秋》《鱼腹山》《拜月记》《杨娥刺奸》《桃花扇》等20余出历史剧,《白毛女》《向秀丽》《党的女儿》等40余出现代戏,《宝莲神灯》《春香传》《文成公主》《墙头马上》《女驸马》《伊帕尔汗》等60余出移植改编剧,一一搬上舞台,是京剧艺术忠实的传承者和勇敢的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