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兴 男,1929年出生,天津人,中共党员,北京市房山县良乡中学生物教师。1936年在天津宁市河县立小学学习,1942年在天津市第二中学学习,1949年在天津市宁河军粮城小学任校长,1952年在河北师专生物科学习,1953年后在北京市良乡中学当教师。1950年至1951年2次被评为县模范教师,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当党在1958年发出“教育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以后,刘汉兴带领学生进行小麦试验田,获得亩产千斤的高产丰收。他大搞发明创造,领导生物组的教师把鸭蛋清注射到鸡蛋中孵出的新品种鸡,个儿大、产蛋大。他积极领导学生开展各种勤工俭学活动,在劳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劳动观念和热爱人民公社等思想,使学生通过劳动巩固加深理论知识,学会生产技能。劳动间隙,他请公社的负责同志讲解增产丰收的措施,然后一面劳动一面带领学生观察,让学生理解增产丰收的理论依据。为了使学生的知识紧密结合生产劳动实际,他根据农业发展纲要的“八字宪法”,利用暑假带领学生结合当地生产情况和先进经验,编写出了生产劳动课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由于他将教学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所以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如结合米丘林创新新品种的学说,用不同生长期的番茄和马铃薯进行嫁接,研究成活率的不同,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彻,记忆更加牢固,还学会了操作技术。他领导的生物教研组采取“边教边学”“先学后教”等方法,师生们不懂生产技术就拜老农民为师,基本上都掌握了六七种主要栽培作物的方法和饲养动物的方法。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使3个乱班最后都变为好班。他对新教师的培养热心负责,经常帮助新教师解决教学、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