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翰 男,1933年出生,北京人,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十五中学物理教师。1948年在北京第一中学上学,1952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学院电机系,后任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十五中学物理教师、教研组组长。196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王维翰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使教学联系生产实际。如他讲串联并联时,学生总也听不懂,他就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技术,同时也将串联并联的原理一并弄懂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首先对学生情况做调查研究,在一个学期中对学生情况进行了4次全面的摸底,找出学生学习中问题发生的原因,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他讲课深入浅出,逻辑性强,善于用辩证思维剖析问题。他特别重视基本功的训练,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过于死板问题,他一面引导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学会在通读的基础上精读;一面帮助学生学会在阅读时动脑筋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他注重调动、启发学生的积极性,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在课堂上做到有讲有练,让学生和他一起动手动脑,活跃思想。在作业方面习题留得适当,并且注意锻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力和巩固所学概念。在记笔记方面,他也做了一些尝试,要求学生记笔记,不要影响听课或单记摘录课文,也不要把它写成与课本并列的补充教材,而主要是作为课下读书的指导。他在每讲一节课之前,总是先把这一节课讲什么、重点是什么告诉学生,使师生的步调紧密结合起来。有一次,他到北京郊区参观全国农具展览会,看到会上展出的许多农具运用了很多物理学原理。展品中有一个能够自动卸土的运土器,这个装置虽然简单,但他看了却非常高兴,因为里面包括着许多物理基本知识。他反复地琢磨这个装置,并且请教了负责讲解的农民,回来后结合知识讲给学生们听,学生们对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很有兴趣。他带学生下乡劳动,结合牛拉犁讲解力的分解和作用。他还通过带学生参观水车,给学生讲解大小齿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