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素华 女,1936年出生,江苏常熟人,北京市崇文区火炬毛织厂医务室护士。1955年在江苏省常熟市中学学习,1959年毕业于北京第二护士学校,同年到崇文区火炬毛织厂工作。1959年被评为崇文区青年红旗手,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1958年的崇文区火炬毛织厂由5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合并建成,厂房分设在10个地方。当时,厂里的卫生条件差,发病率高,使生产受到一定的影响。1959年年初,在上级党组织的亲切关怀下,工厂才建立起了医务室,但医务室里简陋得连一副注射器都没有。1959年,丁素华刚迈出校门来到厂医务室工作,虽然没有一点儿实际工作经验,但是她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设法找来一个破架子当医药柜、一块门板当诊断用床。考虑到患者躺在门板上不舒服,她又找来一些碎布,用线头一针一针地缝制成褥子供病人使用。病历表和处方单子也是她自己动手印制。就这样,慢慢把医务室建立起来了。为了更好地为工人服务,她经常深入车间巡诊,主动送药上门,并征求工人对医务室的建议。以前连打针都很害怕的她,为了让同事熟练地掌握注射技术,主动要求在自己身上练习注射。二车间工人王丙生生病后,躺在集体宿舍内无人照顾。当她知道这事后,每天都抽空去看望三四次,送水送饭。当看到冷风从窗口吹进来,她当晚就找来纸替他糊好窗口。之后因病情转重,她又亲自把病人送到医院去治疗。由于经常下到车间,她慢慢地了解到一些危害工人健康的因素,如拉毛车间工人不戴口罩、帽子等,就建议领导发口罩和帽子。为了工人看病方便,她还主动调整自己的上班时间,与工人上班时间错开,从早上6点一直到下午1点多,顾不上吃饭和休息。虽然感到很累,但她只要看到患者苦着脸来、笑着走,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愉快。她常说:“我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都是党的培养教育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距离党的要求还有差距,还要更好地改进工作,更好地为工人同志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