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延明 男,满族,1914年出生,吉林桦甸人,中共党员,北京市太平庄砖瓦厂党总支书记。1936年在珲春等地金矿当工人,1945年参加解放军,历任班长、排长、指导员,1952年转业,在北京朱房、太平庄等砖瓦厂任厂长、党总支书记。曾在部队获得3次奖励,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顾延明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从根本上改变了砖瓦厂的落后生产面貌。双筒轮窑向来是季节性生产的砖瓦窑,现成为常年生产的工厂。他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在体弱多病的情况下坚持体力劳动,团结带动了全体干部,博得了全体职工的拥护。砖瓦厂1959年前3季度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第二季度被评为市红旗厂。他为了克服砖瓦厂笨重的体力劳动,创造了国内未有的干燥与焙烧同时进行的双筒轮窑。1959年开工生产时,因为席箔买不到,影响了生产。他反复思考用轮窑废热代替自然干燥。经过5个多月的反复试验,终于创造了代替自然干燥的方法——“双筒轮窑”,结束了几千年来烧砖瓦“靠天吃饭”的历史。大大缩短了干燥时间,由自然干燥的360小时,缩短到24~36小时,损失率最低达到0.2%,比自然干燥低很多,并完全利用废热,不用燃料。用这个办法改建的轮窑,成为常年生产的工厂,产量翻一番,节约劳动力40%,降低成本20%,大大改善了劳动条件。仅节约低值易耗品和工资就达到16万元。他认真贯彻“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工作方法,全面完成了各项指标,立方米月产量已名列全国一流水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前夕,首都工程需要砖量大,质量要求高。他千方百计想增产措施。抓住了早开车、加速干燥、早点火、轮窑增加火头等关键问题,提前20天完成了计划,增产300万块砖。在雨季生产时,他抓得准、抓得紧,调整了劳动组织,8月的产量比1958年同期提高了27%,在全市同类轮窑中是产量最高的,达到3227块砖,质量抗压强度由1958年的187.7公斤提高到1959年的192.4公斤,受到了市里的好评。工人的劳动生产值达到3587元,居全市第一位。他有大协作的思想,派厂里劳动模范到新都砖瓦厂支援,派技工到唐山砖厂帮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