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连芝 男,1906年出生,天津人,北京锅炉厂管子车间排管工段大炉小组铆工。1925年在天津当店员,1951年在北京吉贵铁工厂当工人,后为北京锅炉厂五级技工。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郝连芝是全厂公认的厉行节约数年如一日,爱厂如爱家的老先进。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后,他以先进生产者的身份列席了全国总工会主席团扩大会议。他珍惜国家财产,每天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在厂里到处捡碎铁、碎煤等。他不顾严寒酷暑,坚持着别人认为是“捡破烂”的义务劳动。有人把焦炭块踩到土里,他就用小钩子一块块钩出来,用水冲洗后再用。1957年冬天,迁厂时拆铁丝网,木桩冻在土里拔不出来,工人们将木桩齐地锯断。等来年春天开冻,他利用业余时间把那些埋在地下的半截木桩一个个挖出来,当作好料使用。厂里用垃圾填土坑,他又发现了“宝贝”。连日下班后在1丈多深的坑里捡垃圾。几天时间捡出碎铁2吨多,煤和焦炭3吨多,木柴2000多斤,螺钉600多斤,耐火砖100多块。别人扔的破旧手套,他捡回来缝补了再用。按规定每人每月领用两副手套,他几年来从未领用新手套。他说:“我看到国家财产被糟蹋就心痛。”因此他不管一些人的讥讽,一有空就到处“捡破烂”。他热爱自己的工作,生产中处处讲节约。他的本职工作是在大炉上生火,但每天都早来晚走。领导照顾他年龄大、劳动条件艰苦,要给他换较轻松的工作,他坚决不同意。他在工作中千方百计地节约,在大炉上生火,别人一次要用50斤劈柴,他只用10斤。他先用小炉生火,火养起来后再往大炉倒火。这样花费时间多,他就提前上班。别人一天生两次火,他一天就生一次火,节约了劈柴。五一劳动节放假,他本打算回天津看望妻儿老小,经过再三考虑,决定不回家了。当大家欢庆节日的时候,他整天待在厂里义务劳动,作为向节日的献礼。1959年6月,在厂里开展的增产节约运动中,全厂职工把他当作一面红旗来学习。在他的影响下,捡废铁成为群众性的活动。在增产节约运动开始的5天时间,全厂就收集废铁70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