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娥 女,1936年出生,山东蓬莱人,中共党员,北京市机织印染厂织场穿经三段丙班小组穿扣工。1951年在北京市棉织一厂当工人,1952年在北京市机织印染厂当工人。1955年、1957年2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6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生产者,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赵淑娥自到厂里以后,生产计划一直完成得很好。从1953年到1959年9月,连续80多个月全面完成生产计划,从1957年7月到1959年9月连续26个月质量达到100%。她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前1年零2个月出色地完成了计划。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1958年提前70天完成计划,在1959年的9个月中提前50天完成计划,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作量的41.22%。她的生产计划水平,一直比全车间同工种工人高36%。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所在小组连续1年半被评为厂先进小组。她树立了完成国家计划的观念,时刻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她说:“完成国家计划是工人的起码条件,只能超额完成,决不允许完不成。”每月计划下达以后,她做出个人的全月跃进计划,再把月计划分配到每个工作日,再把日计划分配到每个小时里。头一个小时没完成任务,就找原因,在下一个小时补上。因此她能够在4年多时间里,一直保持按日、按旬、按月均衡地完成计划。为了保证计划的超额完成,她苦心钻研技术。在工作时最爱坏的工具是刀子,修理刀子要半小时。她研究了刀子损坏的规律,有一点儿小毛病就修,大大减少了刀子的损坏。此外,她还在业余时间学习修刀,很快地解决了修刀具的问题。在操作上,她创造了一套连贯性的、动作迅速的、两手同时进行不同操作的方法,使动作达到了稳、准、快。她还特别注意减少辅助时间,别人倒轴3次,她只用1次。她虚心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在学习国棉一厂的倒架子方法后,她第一天产量就超过了国棉一厂的技术能手杨凤贤。她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1958年计件工资改计时工资,不少同志因工资比过去减少而导致生产下降,其中赵淑娥工资减得最多,每月收入减少了20多元。但她的生产不但没有降低,日产量比过去还提高了0.34%,全月产量增加8.84轴,质量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