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章 男,1923年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第四工程处炊事班班长。1951年在人民大学修建处当炊事员,1953年在北京市第三建筑公司当炊事员。1952年至1956年,他领导的炊事班连续被评为北京市先进集体,1956年获全国建筑业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先进集体奖,个人获全国建筑业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和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奖章各一枚;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孟宪章1951年参加炊事工作以来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工作中主动想办法让职工吃得好、花钱少、营养好、味道好。使职工吃好饭,劲头更足,生产搞得更好。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他和全体炊事员都认真地学习掌握了营养知识,他们每日不仅是和面、做菜,保证叫大家吃得好,还认真计算主副食的营养成分,叫大家不得病。在人民大会堂工地,他担任四分部炊事班的排长。为了使其他4个排共同行动,他提出开展“花样比武”的倡议。由于比武的展开,原来的八九种菜增加到七八十种(最多达120种),使职工每天都能随意挑选自己喜欢吃的饭菜。在粮食、食油、青菜实行定量供应时,有的同志有畏难情绪。他给大家分析形势,根据国家供应标准满足职工的食量和营养需要量。以后不但副食的花样增多了,还用业余时间修筑暖洞培植豆芽、蒜苗等,让群众满意。他精打细算,厉行节约。从1955年开始,他每年带炊事员用业余时间实行生产自救,在伙房附近荒地上开辟了菜园子,种西红柿、大葱、南瓜等。加上培植的蒜苗、豆芽,每年可生产蔬菜9000多斤。1958年采取了勤锄、勤浇、勤追肥等措施,产量增加到12000斤,解决了菜蔬的缺乏,还降低了伙食成本。为了千方百计节约粮食,他们在馒头里掺上20%的玉米面,饭里掺些小米和豆子。不但不影响质量和口味,还增加了营养。他们还经常在工人中进行节约粮食的宣传教育。他们注意节约用煤。煤里掺锯末,勤添少填;生煤砟拌上黄土后再烧。这样做,平均每人每天只需用煤3~9两。食堂年久失修,他带领全班用业余时间义务劳动修房、挖菜窖、改锅炉、挖水井,节约了生产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