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恩洪 男,1915年出生,天津人,中共党员,兴平机械厂工具科钳工。1949年前在沈阳等地做工,1949年后在兴平机械厂当钳工。1953年至1957年连续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郑恩洪在厂里是八级老钳工,全心全意地为党为社会主义忘我劳动,兢兢业业地工作,从来没有出一件废品。他自1953年从重庆学习回来后,就开始在厂里研制新产品。最关键的地方是一种精度高、制作非常复杂的刀具。从刀体上铣加工刀槽和磨倒槽是很困难的。这种刀具起初是七等分高速钢做的,由于淬火硬度不均,做好一试刀就回去顶不住,一个刀子最多能做1~2件活,严重影响试制计划的完成。他想出办法改为镶白钢刀头,解决了硬度不均匀的问题。当时加工的困难比较大,影响了进度。经过他的钻研,改进了后面的活动柱塞,既解决了圆活找中心差的问题,又解决了磨的问题,他设计的胎具,提高效率6倍,节省了时间。加工刀子的后尾半圆要磨半小时以上,他设计了胎具压在磨车上加工,使手工操作机械化。以上几个关键是全厂的关键,也是新产品能否试制的关键。他的改进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也解决了设备不足的困难。过去八级工才能干的活,现在二级工就能干,原来每人每天做1~2个,现在每人能达到十一二个。1958年春,他接到一套共有108个孔的多孔胎具的加工任务,要求非常急。他与技术人员合作,改进菱形柱为圆柱形,把底座不通孔打成通孔,为厂里全面完成任务打下了有力的基础。1958年7月,他试制我国一项尖端技术“电传打字机”的任务。他刻苦钻研,与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大胆试制,最后终于在8月试制成功,受到邮电部的表扬。他6年如一日没有出过废品。他做的刀具,帮助曲线磨改进磨前角的胎具,提高了磨床的效率,给钳工背刀创造了有利条件。605车间烧焊的活多,他研究如何以新的焊接方法来代替烧焊工序。他试制了冲具一次压放,缩短了辅助时间,解决了烧焊变形的问题,效率提高3倍,保证了零件及时供应。他毫不保留地把多年来的经验传授给年青一代,他的徒弟不少成了高级工或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