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忠 男,1905年出生,天津人,中共党员,北京新华印刷厂轮转机工段工段长。1949年以前在天津华新印刷局、天津报社、天津新华印刷厂等做工,1953年12月任北京新华印刷厂工段长。1950年被评为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1951年被评为天津市一等劳动模范,1954年被评为北京新华印刷厂先进生产者,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1949年,天津解放后,有50种文艺作品要出版,任务艰巨。为了完成任务,陈文忠创造了焊版法和补版法,还发明了修理铅版的工具,创造了铅版打眼工具,节省了上版时间和工时。他还将积存一年的铅灰化成1000多斤好铅,节约了物资。1953年,他随厂来到北京新华印刷厂任轮转机副工段长。他解决了铅版镀铜镀铁的问题,使铅版镀出后质量好,延长了使用寿命。他对纸型、铅版技术熟悉,但对轮转机不懂,便虚心向年轻的工段长学习。在工作中,他有时顶一个班甚至两个班次。别人处理事故,他认真看,不懂就问,记在本上。经过勤学苦钻,不到2年时间就单独顶班了。1959年第一季度因土纸增多,造成停机多、损失大。印100令好纸只消耗30斤纸,印土纸就损失两三百斤,还影响机器寿命。他和工人商量,到机上观察操作,发现李墨林组印120令土纸才损失40多斤,其他组印60多令损失70~100斤纸。他积极推广李墨林组的先进经验,用比较法让大家心服口服,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损失。他和大家想办法搞革新,进一步解决了洋设备吃好土纸的关键问题。现在,每班印90令土纸的消耗降到25斤左右,接近印好纸的水平。1958年下半年,工段发生产品、机器事故,他修订了安全规程、机器保养制度,并与兄弟车间开展了安全生产竞赛,使1月至8月工段生产计划全面超额完成。他积极学习文化,从一字不识到夜校初中三年级水平。他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早来晚走。他说:“工厂就是我的家。”父亲病重住院,两个孙子出麻疹,爱人感冒,他都没请过假,照常上班。他经常用自己在旧社会的遭遇,教育青年人正确对待工作,对待生活,提高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