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发 男,1905年出生,北京昌平人,中共党员,北京市长辛店机车车辆工厂机车车间工程师。1954年参加工作,任职于北京长辛店机车车辆工厂。1958年当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1956年至1959年连续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陈发是有39年工龄的老钳工,长期以来在生产上苦心钻研,不断改进后提高技术水平。他对各种机车性能非常熟悉,解决和攻破了评委技术关键,被群众誉为“机车大夫”。他还攻破了修理和新造机车的14项重大关键,对厂里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对新造机车的几项重大关键技术的解决,具有很大的政治意义。1958年检修机车,因大轴发热,致使交车拖期,成为厂里当时的主要关键。虽然技术人员花费很多精力,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他亲自动手,发现了问题根源。他调整和修正了弹簧鞍,解决了大轴发热的问题。友好型机车是苏联支援我国的机车,厂里对其性能构造都不太熟悉,经常因改轨后大轴发热,造成大拆大卸返工误期。他提了3条建议:一是弹簧鞍要画线检查,轴箱槽严格按尺寸较量;二是弹簧鞍调整必须准确,达到标准才能组装;三是自动飘斜铁方法。建议提出后,他亲自参加劳动,与工友一同工作,最后经试验效果良好。问题解决后,使机车在厂时间由14天缩短到4天。仅按从北京到保定往返一天拉6000吨货物计算,一年即可多拉657万吨货物。不仅为厂里缩短改轨周期、降低成本创造了良好条件,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全国对机车的需要,为解决我国繁忙的运输任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在改造建设型机车方面做出了成绩。厂里从修理转向制造,因技术条件的关系,机车牵引力小,不好烧。他研究改进了烟箱组装工艺及伐调整工艺后,牵引力提高了,不但好烧了,还比设计多拉500吨。他还常被全国各机务段请去解决疑难技术问题,东北章武机务段请他去解决了机车特式伐经常碰碎的关键,使机车又继续为国家创造财富。他有几十年的丰富经验,在工作中不断地教给工友,甚至工程技术人员也向他请教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