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箴 男,1916年出生,山东招远人,中共党员,北京第一机床厂行政总务科锅炉房七级钳工。1947年以前曾在东北、北京铁厂做工,1947年调入机器二分厂(后改名第一机床厂)。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张维箴原是车间技工,当过段长,1957年调锅炉房任组长。工作积极带头,埋头苦干,努力钻研,以厂为家。他到锅炉房工作不到2年时间就扭转了小组的落后局势,为国家节约了7万多元财富,成为厂里爱厂如家的旗帜。1956年锅炉房供应1栋半楼的暖气,500多吨煤不够烧,还冻坏了300多片暖气片。他来了以后,首先检查锅炉,发现炉床太宽费煤。他把6尺宽改为4尺宽,同时又发现煤灰堆里有好多没烧透的煤块。他用筛子筛出大块再烧,小筛子筛下来的打成煤砖烧。1957年冬季供暖3栋楼,只烧了320吨煤。1958年他又做了不少改进,教育每个人节煤,自己日夜检查,供6栋楼暖气只烧了400多吨煤,其中还有100多吨是连家属都不要的土煤。厂内和宿舍的茶炉都是几年以前的,又老又小还经常坏,常使职工喝不上开水;厂里又买不到锅炉。他主动提出由锅炉房做,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做出了7个不同直径的茶炉,更换了厂里所有的茶炉。厂里有4栋单身宿舍大楼,过去冬季烧煤炉,费煤、费人工。如果能全部安装上暖气,现有的2台锅炉就可以保障供应。他主动承揽了这项工作。暖气管不够,他带领徒工在废铁堆里翻腾,接起来使用。没有电焊机,他做了个“土造的”,完成了4栋楼的暖气安装,使职工住上了温暖整洁的房子。1959年,厂党委号召食堂“大闹技术革命,消灭笨重体力劳动”。他表现积极,画出草图,利用废料制成了洗碗机、和面机、淘米机、馅机、送饭机等10种16件机械设备,使食堂笨重体力劳动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他在厂里被人誉为“万能人”。他掌握多种技术,钳、锻、铆、焊,钣金、管工、冲压、板子活更有专长。1958年,厂里突击8米龙门刨,叫他压板面。他连锉带铲,用手工做成了。抗美援朝时期,工厂用卡车做救护车,什么都做成了就是顶角做不出来,他只用3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宿舍没有理发室,他用废旧木料和废铁皮做了理发馆,受到家属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