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宗 男,1919年出生,河北任丘人,中共党员,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二车间七级钳工、生产小组组长。1934年在天津华义铁工厂当学徒,1949年以后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建设局四辗厂(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当钳工。1959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张继宗于1949年10月来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他十年如一日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贡献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对工作一贯积极负责,爱厂如家,爱惜国家财产,在厂里10年来从未出过废品、未出人身事故和机械事故、未请过病事假。10年来,为了改进技术、改进设备,他通过许多合理化建议,仅1958年就实现了207件,1959年又实现了11件重大的技术改进,为国家节省了许多财富。他在工作中时刻考虑着怎样才能生产得更好,生产得更快。他看到钻床一次只能打一个眼,他就想方设法做一台多头钻床,一次能打8个眼。1959年年初,厂里接受了6台氧压机任务。每天要配80个六方螺母。这种螺母外面买不到,要靠钳工手工加工,做一个至少要20分钟。他在哈尔滨机联厂看见车六方机床的时候,受到了启发。回到厂里后,他就用废料七拼八凑地制成了一台奇特的车床,提高效率40~50倍。他看见铣工钻空压机活塞水口效率低,1个半小时铣不出来一个,就建议先用钻床打几个眼,一锤把水口打下去再铣,前后只用15分钟,提高效率5~6倍。他看到做空压机盖等部件,出活慢,不能保证质量,就做了5套钻模送去,不但保证了质量,还提高工作效率2倍多。他善于勤俭持家,自己改进工具,很少去库房领料。他常在废料堆和垃圾堆捡拾有用物品,哪怕是一个线圈,他也捡回来。从1958年下半年起,他捡回来修好的工具就有130多件,价值1800余元。他桌子下面的箱子,被人们称为“百宝箱”。他捡回来的零星材料放到里面,要用时随手可拿。他培养徒弟热心,千方百计地教给徒弟技术,以自己的行动教育徒弟。他的徒弟只要1年多时间就能顶二级工用,许多徒弟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