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宗 男,1930年出生,河北涿县人,中共党员,北京市政工程机械公司修理厂六级木工。1951年在中建天津市公司做木工,同年年底到北京市政工程局阜外技工大队做木工。1959年被评为北京市治保工作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安全积极分子,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张振宗出身贫农家庭,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为党多贡献”是他的追求。他1954年在广安门施工时,“顶管”遇到了流沙,顶一截塌一截,致使180人停工14天。他几昼夜没睡觉进行研究,终于研究出“套管加倍”法,解决了流沙问题,保证了施工提前完成。在1958年“大跃进”的形势下,他想到厂里的任务越来越繁重,陈旧的手工操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于是决心要使木工全部实现机械化。他昼夜冥思苦想,苦干加巧干,利用业余时间到其他兄弟厂登门拜访,战胜了重重困难,使大小镟床、平面刨、电锯、电凿子、压刨、立刨、开榫机等16项设备,由手工操作变成电气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4~120倍,一般的提高30~50倍,完成了木工组由手工到机械化的转变。在1958年创造的基础上,他在1959年又改进设备。把电锯、电凿子、压刨、开榫机等设备由土改洋,提高了机械化效率,并制成1台木格板机。1954年到1959年,他共创造技术革新项目18项,在生产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木工组实现了机械化,为完成1959年的生产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没有实现机械化前,木工组生产任务月月完不成,影响了出勤率。实现机械化后,1959年的汽车由64部增加到86部,每月平均给外单位加工38.71%的任务,小组人员比1958年减少1/3,但1959年每月提前4~5天完成任务。他在创造中也时常遇到冷嘲热讽,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创造的热情。他善于从失败中接受教训,使各种试验都取得了成功。他善于把自己的思想变成群众的行动。他过去是粗木工,不会做模型。但了解到在外面做一台模型要几个月的时间,还要几千元,公司发展需要大批的模型时,他把想法和组里的同志商量,得到了组里同志和党支部书记的支持。他带领大家苦学苦练,群策群力,很快掌握了制作模型的技术。在制作球磨机时,按正常生产要1个月时间,局里要求4天完成。他和组里同志昼夜苦战,按期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