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荣 女,1938年出生,天津武清人,中共预备党员,北京农业机械厂发动机车间四级车工。1953年在北京机器厂技工学校学习,1955年在北京农业机械厂当工人。1955年至1959年多次获评厂先进工作者,1959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生产者,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张艳荣1955年5月从技工学校分配进厂,年底实习期满经考试升为四级车工,后改为磨工。她参加工作以来,月月都能超额完成任务,3年多时间从未发生过大小质量和人身机器事故,在1958年转调磨工磨研精密工件,也从未出过一件废品。是厂里产量高、质量优良、安全好的一面旗帜,是全厂女技工中公认的学习榜样。她克服困难想尽办法突破生产关键,保证月月超额完成任务。1956年在全国抢制双轮双犁产品时,她被分配到车制尾轮轴工件。这个工件特点是批量大,时间紧。定额每工300个,她凑合能够完成任务。她苦心钻研技术,终于试制多刃刀具,使这件工件定额提高到3倍以上。随着质量的提高,定额也由300个调整到1500个,调整定额后,她仍能保证逐日超额完成。1957年她患肺病,改为半日工作,仍能完成全日任务。1958年,厂里试制万能底盘拖拉机时,由于精密度高,时间紧,大部分零件要磨床加工。厂里磨工少,领导决定她改行学磨工。她仅用3天时间学习就上了磨床,很快就掌握了磨床技术。她接受任务时,先研究图纸,和技术人员联系,做好准备工作。对首件严格检查再生产。她和检验员联系,跑到下道工序看好不好装,哪些地方还有问题,哪些是产品的关键。在做联合收割机油杯盖时,油杯盖中有一个45度、5毫米长的小斜角,角当中放上一个圆珠,这个圆珠和角度如果稍微不精密,就会发生给油不正常的现象。别的磨工不知道,因此废品和次品不少,经过她的钻研,以及和检验员共同研究解决了这个问题,保证了产品质量,装配工人很满意。她爱护机床、工具就像爱护自己的东西一样,3年多时间没出现过机器和人身事故,保证了正常生产。她主动向加工车间钳工学习工具管理,并制定了机床维护和工具保管制度。她认真培养徒工,把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徒工,还传授爱护机器设备的做法,她的4名徒工被评为“五好”徒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