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魁 男,1935年出生,河北香河人,中共党员,北京市长途电信局机务站技术员。1952年在北京电信局载波机务员训练班毕业后参加工作。1958年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与宋魁同期参加工作的有20多个同志,由于他工作积极肯干,高度负责,1956年,在技术员评级中,仅有他和另一位同志被评为二等一级技术员。他在工作中经常注意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不少技术革新项目,发挥了苦干和巧干的精神。1958年,全国工农业“大跃进”,在以钢为纲,全民大办工业形势的带动下,电报、长途电话的工作量急剧上升,超过了历史的最高年度水平,局党委提出了“干线电路翻一番,郊区电路翻两番”的任务,个别干部信心不足。宋魁响应党委的号召,首先在全站职工大会上提出增加电路35路的保证。在工作中,他以忘我的劳动精神苦干巧干,在最紧张的时期,他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觉,终于在国庆前完成了增开电路80路的光荣任务,仅他所在组就完成增开电路23条的制造设备任务。1958年二厂出10套简易三路载波机,由于质量不好,技术人员主张拆掉重做。他勇敢地接受翻修任务。组织技术力量,做出具体设计和详细规划,经过一个多月的整修,增开了通州等郊区的9个电路,其次在6号无负载机上增开了第七路。这些电路增开对业务量猛增的需要起了重要作用。他在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以技术革命去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提出和实现技术革新项目10项,其中较大的自动化的技术革新项目就有3项。技术革新大大缩减汇接时限,北京站一拨电键可接至对方会议室,从人工汇接改为自动汇接,提高了效率,减少了错误。开会时若电路发生故障,原人工倒接最快要3分钟,现在只要1秒钟。在电话会议时,外地发言都由人工用电键控制,如电键未拨通就不能发言。改进后可以用自动号牌控制外地发言,想让哪个地方发言拨一个代表数字就可以了,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议电话的效率。这是全国各省市都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