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汝松 男,1919年出生,湖北天门人,中共党员,北京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主任工程师。1939年毕业于湖北省高级工业学校土木工程科,在伪交通部公路总局工作,1950年到北京建筑公司工作,历任工地主任、公司副经理、主任工程师等。1959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生产者,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沈汝松从1953年到1959年一直担任公司主任工程师职务。1959年,他参加了国庆十大献礼工程——民族饭店工程工业化装配施工的技术组织和领导工作,他依靠群众,使该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并如期交付使用。1952年在石景山苹果园工地时,他学习苏联及国内先进经验实行平行流水作业,60000多平方米的工人宿舍只用了68个工作日。他参加了全总建筑工会总结交流了这一经验,并得到推广。1953年领导派他到东北学习计件制。他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夜以继日地进行材料整理。回京后广泛地进行介绍,并结合北京的具体情况制订了一些办法和计划,对进一步促进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国庆工程之一的民族饭店地下工程,为解决冬季施工和人力机械不足的困难,必须推行“压力灌浆”。当时很多人有顾虑,他知道推行这一先进方法的效果,请来石景山钢铁厂基建处的工程师到现场指导,对关键技术问题经过请教、试验搞透后进行作业。最终压力灌浆不但保证了工程质量,还解决了人力和机械不足的困难。民族饭店上马迟、工期紧、现场狭窄,要采取预制装配施工才可以完成。国内第一次搞这样高层预制装配法,缺乏经验。他知道高层装配机构的安装整体规格和焊接质量的要求,必须解决立柱安装的偏差问题,否则会影响吊装速度和工程质量。他集思广益采取了“垂直降落,一次就位”的吊装方法,解决了柱子校正速度和准确问题,并研究提出了防止电焊胀缩变形的操作方法,保证了构件安装的整体规格。吊装的组织管理方面,由于构件类型有800多种,缺乏经验,他从各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总结,使后期吊装走向正常,7~10层高空吊装效率提高了34%,34个工作日完成全部整体吊装。使国内第一个高层框架装配化施工的北京民族饭店工程,从地面开始吊装到全部竣工只用了1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