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诗国 男,1933年出生,福建古田人,中共党员,北京市永定河水电工程局珠窝工区一号支洞炮工组长、五级技工。1950年在福建省古田县水电站当工人,1958年调到永定河水电工程局任炮工组长。1958年、1959年连续2年被评为局先进生产者,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肖诗国是炮工组长。在工作中一贯刻苦钻研,处处大搞技术革新,他认为技术革新是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1958年下半年,全局隧洞开挖所必须用的石蜡、导火线连续发生供应不足的困难,严重威胁隧洞施工。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向着困难开始了刻苦的技术革新工作,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仅1年零4个月就实现了“火引放炮改为电引放炮”“用蒸馏的方法从废炸药包装纸中提炼石蜡”“用沥青代替石蜡”等3项重要技术革新。当时对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物资供应困难的问题,保证了隧道开挖工程的顺利施工,为国家节约了168455.254元的巨额开支。1958年5月,隧道开挖所需要的石蜡供应发生了困难。他经过几个日夜的思索想出了办法,即把以前扔掉的炸药包装纸用蒸馏的办法将纸上的蜡提炼出来,每包一箱炸药的纸即可提炼出1斤左右的石蜡。这个方法推广后,每天可提取石蜡300斤左右,保证了工程用蜡。他还研制了用沥青代替石蜡的方法。经过多次沥青代替石蜡的试验,最终试验成功,效果很好,保证了隧洞工程的顺利开挖,这两项技术革新就为国家节省开支3400元。1958年10月,放炮用的导火线供应非常困难。局党委提出“千方百计节约导火线的号召”。他苦战7个昼夜,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研制“火引放炮改为电引放炮”得到成功,成为轰动全局的大喜事。从经济价值上说,用火引炮每70孔一排跑一次即用导火线134.4米,电引放炮只用五六米。每天节约685.54元。1958年10月至1959年9月,仅一号支洞就为国家节约24675.84元。他当组长时,组里大都是壮工,对放炮一窍不通。他采用了现场实际观摩表演的办法,先表演给同志们,每个人再表演,他指正。由于方法好,新工人学习快,经过1年多的锻炼,都达到三级工以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