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九臣 男,1922年出生,北京顺义人,北京市运输公司王子坟装卸队装卸工人。1951年起在北京运输公司王子坟装卸队工作。1956年、1957年连续2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孙九臣是不脱产的装卸小队长。他为了保证任务完成,参加工作7年来一直全勤;公休假日也很少休息,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1959年,他响应党的号召,发动小队同志想办法提高装卸效率。他坚持根据货源、现场情况把工人组织起来,统一分配力量,保证装地不窝车,卸地不窝人。这个方法很快在全队推广,提高了生产速度。在推行这个方法之前,全队平均运距13公里,单人平均日产9.06吨,推行后,平均运距17公里,单人平均日产11.2吨,提高装卸效率23.61%。他所在小队3月至9月增产了9000多吨。他提出的“装足、卸净、不损坏、不剩”的口号已成为小队的自觉行动。在运输中,他们每天带笤帚,运完建筑材料后必须扫净再去拉蔬菜、面粉,保证了国家财产不受损失。1959年8月,他们小队由西便门给宣武钢厂运煤。他动员大家保证完成任务,并创造了单人平均日产36吨的最高纪录。1959年1月至8月,小队收到表扬信311封。在大灰厂运灰时,附近山路弯曲狭窄,他组织大家利用休息时间修路,协助发料员刨灰过磅,解决了现场窝车问题,使运输效率翻一番,得到该厂经理的表扬。他总结了装卸经验:“一勤”是勤宣传,即布置任务讲安全事项;“二检”是检查工具和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工具时看铁锹等有无甩头危险,确保不发生工伤事故。他严格检查防护用具,为了保证口罩、手套、护袜、垫肩等清洁实用,还动员爱人给清洗消毒。他做到了“两关心”,即关心工人生活和解决工人思想问题。他常在业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工作,并要求工人戴好劳动护具。他所在小队3年没发生过工伤事故。党提出技术革命运动后,他积极响应并带领大家制作了耙子90把、铁板50块、翻斗2个、手推车6个,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过去装3~7车石子,一车要用25分钟,现铺上铁板仅用15分钟,提高效率66.7%。仅在1月至8月,由于推广土机具就增产66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