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国利 男,1913年出生,河北怀来人,中共党员,北京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第二工程处六级架子工。1949年以前在北京做临时架子工,1951年在北京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当架子工。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任国利是有25年工龄的老工人。他领导的队组历年来在各项工程任务中,都是平均超额25%以上完成任务。他在人民大会堂工地上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他主人翁的工作态度和在工作中获得的突出成绩,影响了很多人。在工地义务劳动的国家粮食部同志们,曾把他的事迹写成了3万多字的一本书,他获得了人民大会堂总指挥部先进生产者称号。1958年冬季刚开始挖槽时,他所在的分队担负了地槽架子的紧急任务。一开始进度缓慢,影响了工期和整个挖槽工程的进行。他昼夜苦思,想出了分片包干、流水作业的方法。在操作中,需要人下到泥多水深的槽沟里立杆,他毫不犹豫带头下去。由于他的带动和实行了流水作业,提高工作效率3倍,提前完成了任务。他带头支搭了大量的砌砖架子,开始他就想到砌完砖紧接着要抹灰,拆了架子还要另搭,既费事又浪费。他与大家共同研究,建议采用“一架不拆两用”的方法,即搭架子在砧墙的里外皮,各留40~50厘米距离,既能砌砖,将来抹灰也无障碍。结果这一举两得的办法,不仅节约了大批人工材料,也解决了人力不足的问题。他遇到困难从不讲条件,而是大胆接受带头去干。由于工程需要,他队里的骨干都被抽走了。他带领大家干活,从不挑活。当领导决定要成立架子工突击队,专门负责突击零散而又紧急的任务,别的队不愿接受,他带头接受了。队里有7名壮工,他耐心教练培养,仅用了7个月时间就把7个徒工培养起来。他们已能担任三级技工的活了。他富于协作思想。有一次西门厅要在二层的门窗上油漆和擦玻璃,给他们3天时间搭架子。他认为这点儿活不用搭架子。他找到油工工长搞协作,承包下来。用竹凳搭上探到窗外绑牢了板子,上去了连油带擦,仅用了15个工,2天半就完成了任务,比原计划节省30多个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