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芳金 男,1928年出生,山东章丘人,中共党员,北京市大红门轧钢厂型钢车间副主任。1953年在北京北坛根第一铁业小组工作。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石芳金是打铁出身,自参加手工合作社以来,他深知是共产党、毛主席给他带来了幸福生活,工作一贯积极。他对党交给的任务,总是尽最大努力去完成。1957年,他到轧延厂从事建厂工作2年以来,为了提前完成任务,他没有休息一天,即便是爱人生小孩无人照顾,他也没有请假。在车间办公室很难找到他,他总是穿着工作服和同志们一起轧钢、抢修机器、抢修加热炉、拣煤拣铁。1958年建厂时,他组建了突击队,在建厂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砌炉子、安装机器都由突击队担当起来。1959年3月,全国冶金系统召开高产优质广播大会,厂内掀起生产高潮,放高产卫星,迎接大会的召开之际,三车间加热炉内的冷却水管坏了,他很着急。但是1500℃的加热炉刚停火8个小时,若等它冷却后起码还要再等二十几个小时,以当时的生产水平计算,要少轧90多吨钢材。他毫不犹豫地带领几个同志换上石棉衣服,不顾炉内的高温和煤气,爬进大炉去检修水管。由于炉温过高,只能在里面停留几分钟,他们一连进去了6次。最后,其他同志都干别的去了,就剩下他一个人,他拿着电焊把线又爬进大炉里去了。由于体力减弱了,刚进去不久头就发晕,他仍然接着焊水管,但是越来越难受,他慢慢地向炉门蹭,脚刚到炉门就昏过去了。后来其他同志到炉边发现了他,赶紧送他到医院。他醒来时头一句话就问:炉修好了没有?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英雄行为,使得加热炉提前24小时投入了生产,多轧了90吨钢材。二车间加热炉顶掉了一块砖,往外跑火,影响钢锭的温度,费煤,影响产量和质量。停火修炉对完成任务不利。为了多轧钢,他毫不犹豫地爬上加热炉顶进行补修。党支部书记怕他掉到大炉里,也爬上去拉着他,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他刻苦钻研技术,对车间的设备有不少的改进。三车间钢锭每轧一道都需要翻个儿再轧。原来是人工翻个儿,劳动强度大。通过他的革新,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并减少了火烤,每班节约了9个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