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兴 男,1886年出生,河北涿县人,中共党员,北京市京西矿务局房山煤矿七级技术员。1905年在房山矿当徒工,在门头沟矿做工。1952年被评为京西矿务局劳动模范,1953年、1955年、1957年先后3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王德兴饱经旧社会的辛酸苦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树立了工人主人翁责任感。按规定他早该退休了,领导几次动员,他决心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多出力而拒绝了。1951年他在改造南车营高线站时担任技术员,通过努力做到了既减少了设备和人员,又给国家节省了资金,王德兴还对牙轮外轴座、弯道等设备进行了革新。他围绕高线主要改进20多件工具、设备的技术操作,团结带领全体工友开展技术革命,使高线运输能力超过原设计水平的2倍,并耐心教会40多名徒工,使不少人成为先进生产者和优秀技工,为国家培养了技术人才。王德兴连续6年被评为矿、局和北京市先进生产者。原来南站有两个地方地势低,使得牵引线被压低;且因坡度大,容易发生掉车事故,影响了运输。经他研究利用分散坡度的办法,去掉南站,每天节省21个工,还节省了油料消耗。矿里前山空车进站时由于进入弯曲道轨转入东站,易造成掉车事故,影响任务完成,也易影响工人的安全。他苦心钻研,将300毫米把线轮改为100毫米。从1958年8月至1959年10月未再发生掉车事故。他还将坨里站轨道升高200毫米,使重车卸车后自动滑入空车集结地,降低了劳动强度,从而使高线由日运800吨提高到2500吨。王德兴珍惜国家财产;杏元沟矸石坡内有大量末煤,他设计了一个大煤筛,装在矸石坡下面,在卸矸石时,使末煤从筛孔漏下。每月可筛出末煤3吨,平均每年可省出1000吨煤。矿里拆下的洋灰墩子,原来闲置未用,后来他和工友们共同研究把16个洋灰墩子用到别的工地。给国家节约洋灰15000斤,沙、石各6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