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国 男,1917年出生,河北邑县人,中共党员,北京市石景山钢铁公司试验厂炼钢车间化铁炉工段长、七级化铁工。1946年在石景山制铁所当工人,1949年以后任石景山钢铁厂铸造部化铁工、工段长。1953年、1954年、1955年、1959年先后4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王治国对党的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他认为工作高于一切,爱厂如家,不管是当工人还是当领导,他总是早到晚走,生产上有问题了,他日夜不离地守在炉旁。化铁炉什么时候开完,他就什么时间走,旧炉子什么时候开完,他就什么时候走,一旦炉子出了问题,他就昼夜不离。一次他在化铁炉过铁道时,由于疲劳过度,摔裂了锁子骨,厂领导坚决要他住院。他稍事休息便又吊着膀子上班。群众都说:王炉长爱护化铁炉就像自己的眼珠子一样。每一次落炉时,他都带领大家把里面未烧完的焦炭和积铁分出来。他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在铸造部时的创议提高了焦炭比,从1:125提高到1:15,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焦炭,提高了化铁炉化速度,从每小时8吨提高到每小时12吨。1958年9月,他到试验厂工作,由于转炉车间新投入生产,新厂、新人、新设备,化铁炉炉容小,焦炭质量不好,新工人技术水平低,因此,化铁炉寿命低,熔化效率不高,铁水供应非常紧张。他认真钻研工序,缩小风口,增加进风压力,扩大炉膛直径,缓解了铁水供应紧张的局面。他抓住了化铁炉关键问题,采取了风眼套泥的方法和炉缸喷水取消下水箱等措施,避免了炉缸烧穿和漏水危险,提高了炉子的使用寿命。他在工作中依靠群众,有问题和群众商量,对群众要求很严格,见到不好的现象就批评。由于他自己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对群众的思想进步和技术提高又很关心,群众关系好,因此深受群众的爱戴。他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积极地给新工人讲技术课,讲解非常耐心,并利用空闲时间个别辅导。除了讲课,他还采取了现场练兵的方法。深入炉前给工人实际操作,让化铁炉工段的青年工人们都能单独掌握一项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