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传礼 男,1919年出生,河北安平人,中共党员,公私合营北大电机厂铁工组钣金技工兼副组长。1939年在北京万华铁工厂当工人,1947年到北京桂茂电机厂当工人,1952年到北京电机厂(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为北大电机厂)工作。195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郭传礼对生产工作一贯积极,认真负责。在生产上除了能够完成个人和小组的生产任务之外,还能协助车间组长研究生产问题,带领全组完成生产任务。由于他的模范带头作用,所在铁工组每年的任务都能超额提前完成。1955年他带领全组提前35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并且连续2年没有生产出一件次品。他还积极开动脑筋,革新技术20项,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约了大量资金。1955年8月在制作油浸补偿器时,经过他的刻苦钻研,提出了改用“锤槽弯度”方法后,由以前的两人做一个需要半天多的时间,提高到3人一天能做20多个,提高工作效率8倍多。1955年制作了105个补偿器,共节省了100个工时,价值人民币800元。12月,在制作盘上油开关铁箱时,他又研制出了铁箱的搬运工具,提高工作效率6倍多,价值人民币32元。他还经常注重节省原材料,教会学徒和技工看懂图纸、计算工料、按图下料,不断提出对生产的改进意见。1955年8月,在制作油浸补偿器时,他就利用40多斤碎料代替整料。12月,在制作盘上油开关铁箱时,按照原来的设计箱底凸面向上,每块铁板只能制作半个铁箱,经他建议将箱底的凸面朝下以后,每块铁板辅以碎料就能制作1个铁箱,每制作一个铁箱能节约铁板40多斤,折合人民币50元,并且减少了剩余碎料的损失。他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努力提高文化水平。他还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工友,组织技术学习小组,耐心传授学徒技术,对提高工人的整体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