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治 男,1930年出生,湖北利川人,北京航空学院讲师。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曾任北航01实验室主任。1956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北京市劳动模范,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徐德治1947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1年后转入航空工程系,195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航空学院成立,他转入北航一系工作,担任101教研室讲师和01实验室主任。1955年,他试制成功自动接线箱、预调平衡箱,这两种设备如果向国外订货需要花费30万元左右,而自制的设备成本仅花费4万元,同时比进口的接线箱增加了自动换线装置,为进一步研究飞机结构的应力分布创造了条件。此外,他在贯彻苏联专家建议、建立实验室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56年,在他的主持下,经过与实验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的共同努力,设计和研制成功了电阻丝应变片制片机,并在高镇同和李寿龄老师的帮助下,在我国首先试制成功测应变的电阻丝应变片,成本低廉,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截至1956年4月,该产品已产出2万余片,在许多高等学校、工厂和科学研究部门中使用。1956年4月,他出席了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师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