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祯盈 男,1920年出生,河北人,中共党员,北京市公私合营中国水暖铁工厂熔铁炉生产组长。1948年在河北三河做工,1949年在河北保定同胜德工厂当工人,1951年在北京三合工厂当工人,1954年在中国水暖厂当大炉工,后调任北京东风电缆厂当工人,公私合营后任中国水暖铁工厂熔铁炉生产组长。195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姚祯盈生产一贯积极负责,在改装“挂风口暖风炉”的过程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铁炭比由原来的5:1增加到9:1,后来又研究出了打眼堵眼的机械装置。该厂1955年7月把座炉改装“二排风口暖风炉”(活动炉座,炉共3节)时,将出口铁改为堵眼,安装上了出铁槽后,虽然基本能够解决堵眼的问题,但存在着接一次铁水包堵眼一次问题,在浇注大件时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保证铁水温度。11月时,他创造性试验成功了“循环出铁槽”,保证了人身安全,增加了抬包接铁水的数量,由1个抬包接铁水增加到3个抬包接铁水,缩短了浇注时间,因而对铁水的温度起到了保证作用,经济实用,很有推广价值。既提高了产量,又保证了质量和安全生产,彻底扭转了过去月均1~2起安全事故的被动局面,减少了辅助生产时间。“循环出铁槽”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可以转动的制动部分,其作用是把生铁槽的铁水导入支槽中,它固定在转轴上,可以自由转动,上有手柄,搬运手柄即可控制铁水自由流入包中;第二部分是带有角铁支架的槽,由上述机构把铁水引入支槽流入包中,支槽固定在焊接有四柱的角铁架上,铁架放在地上,其上有轴承,制动部分转轴即在其中转动,不用时可以搬走。这样就解决了工人怕麻烦,套包接铁水的问题,打一次眼可以接三四包铁水,基本上解决了铁水炉内、炉外温度相差悬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