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四辈 男,1932年出生,河北徐水人,中共党员,北京市光华木材厂刨木工。1950年参加工作,在北京中南制木厂当工人。1954年、1955年连续2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6年、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胡四辈出身贫苦,家人四代为地主扛活,父母为他取名四辈,就是为了让他永远铭记旧社会所受的苦难。他从1951年进厂工作以来,就努力工作,几年如一日,刻苦钻研技术,以报答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1959年,为了完成为人民大会堂加工20000多平方米多孔板的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的情况下,他充分依靠群众、带动群众,经过3昼夜的反复研究和实践,利用废料制成了一台多头打眼机,由原来的一次打一个眼,提高到一次能打11个眼。生产效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按期完成任务,他们就继续研究。后来又在五金厂工人同志的大力帮助下,增加了冲床的工作台面,使改进后的打眼机一次可打48个眼,工作效率增加20多倍,生产量更是由过去的每天56平方米提高到1200平方米,不但提前近500天完成了多孔板的加工任务,而且为国家节约了1351个工作日,相当于一个工人4年的工作量。当时工厂生产门窗部件还是使用手工净光,机工与木工的生产总是不平衡,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给完成生产任务带来了很多困难。他便找到木工师傅和机工师傅一起研究改进操作的方法,经过苦心钻研,集体攻关,终于改进成了“四面刨光机”,代替了手工净光,大大节约了人力和工时。据估算,仅“四面刨光机”代替人工净光,每年即可节省1440个工作日。在他的帮助和亲自参与下,他们工段1月至9月就完成了58项技术革新,加工一般的门窗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效率最高的提高了20倍。当年9月份,他调到人造板车间工作,又成功改进了人造板挤压机的下料方法,工人们都说:胡四辈“真是个革新能手,他到哪里,哪里就有革新”,成为全厂工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