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寿臣 男,1886年出生,山西洪洞人,北京市戏曲学校校长。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郝寿臣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主要成就是创立了被誉为“架子花脸铜锤唱”的郝派艺术。他与侯喜瑞、金少山并称“净行三杰”,又与金少山并称“黑金白郝”(又称“南金北郝”)。他的代表作品有《黄金台》《法门寺》《荆轲传》《桃花村》《飞虎梦》《打曹豹》《红逼宫》等。1914年他正式改演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艺术风格,得到刘鸿声、谭鑫培的提携,崭露头角。他曾先后应邀参加梅兰芳的承华社、程砚秋的和声社、朱琴心的和胜社、马连良的春福社、言菊朋的民兴社、杨小楼的永胜社等班。在杨班名前冠以“花面泰斗”,与“国剧宗师”杨小楼并驾齐驱。1939年后,他逐渐离开舞台,开始教子课徒。1950年他被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实验学校(中国戏曲学校前身)聘为教授,同年春在一次戏曲晚会上,与萧长华合演了《醉打山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戏校的老艺术家自发举行捐献义演。65岁的他率先请缨,前后义演5场,出演了每场的大轴戏。1956年他出任私立艺培戏曲学校(后改为北京市戏曲学校)校长,不仅亲自授课,而且操劳过问学生的文体活动和饮食起居。他熔金秀山铜锤与黄润甫架子两家艺术风格于一炉,唱念上自成一格,创成郝派艺术,以气魄取胜,唱念韵味浑厚,工架凝练,表演浑然一体。他的艺术态度严谨,善于刻画人物,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在220余个剧目中扮演过160多个大小角色,尤以曹操戏为一绝,各出戏的人物性格绝不雷同,享有“活孟德”美誉。他创演了《荆轲传》《桃花村》《飞虎梦》等新戏,加工排演了《打曹豹》《瓦口关》《红逼宫》《打龙棚》等几乎失传的老戏,形成郝派独特风格。新创剧目人物的脸谱没有蓝本参考,他就按照剧情和人物性格去创造新型脸谱,还改革了勾脸的工具和方式,为众多人物设计出符合身份和性格的服装图案,这种大胆创新的精神在净行演员中十分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