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德 男,1919年出生,河北涿县人,中共党员,北京市园林局颐和园管理处油工工长。1937年在北京前门外晓市大街益和油漆局当学徒、工人,1952年后在北京园林局颐和园管理处当工人,曾任园林古建工程公司油画队队长,先后完成了北京天安门、颐和园、十三陵等重大名胜古迹的油画工程。1954年、1955年连续2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赵立德工作一贯积极负责,吃苦耐劳。他在做油饰工程施工预算时,能够根据施工面积的大小、难易程度等不同情况,分别预算,精准计算,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工作中,他还能够主动钻研技术和改进技术。1954年在修缮颐和园佛香阁时,他发现有些地方的维修质量不过关,就积极地去查找原因、分析原因、想出办法、解决问题。例如,有些古老的建筑物油皮容易脱落,并且大部分都是先从铁箍处脱落的。他就四处走访请教,仔细查找资料,终于发现是由于当初麻灰施工方法简单,再加上古建筑沉积灰尘较多等因素,造成的油皮容易分离。于是他和同事们重新调整维修方案,改进施工方法,最终解决了油皮容易脱落的历史性难题。他带领60个油漆工,坚持每天上班前就将准备工作做细、做好、做充分,上班就开始工作,省去了大量的工作准备时间。按照每人每班准备3分钟,一天最少10分钟,60人共计1小时,全年按9个月工作时间计算,共计2700个小时,折合工资7500元。由于他组织工作得力、技术安排合理,使工程提前1个月完成,给国家节约20余万元。他对油漆彩画技术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进取,大胆提出了“改进提地和大赤金加清油”的新方法,发明了“贴金罩油”新工艺,有效地防止了贴金氧化变色,延长了贴金的使用寿命。他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著有《清代古建筑油漆作工艺》一书,内容包括油漆作的工具、材料、地仗、油饰、贴金、扫青、扫绿、扫蒙金石、匾额刻字、堆字、烫蜡等工艺及技术复杂、难度较大的大漆工,对从事古建筑油漆作工艺的技师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