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占玺 男,1925年出生,河北衡水人,中共党员,北京市粮食局永定门仓库保管员。1945年在冀中十一分区政治部生产组当公务员,1949年在北京公安部生产科当采购员,1951年后在永定门粮食仓库当保管员。195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6年、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赵占玺从事粮食保管工作30多年,将各种粮食进行详细的编排统计,并摸索出一套眼看、手摸、鼻闻等认真仔细检查粮食的方法,有效地防止了粮食发霉变质,经手的9000万斤粮食从来没有发生任何问题。1957年夏天,仓库有300多包江米发热。为防止夜间发生问题,他搬铺盖直接睡在仓库里,每日检查四五次。由于他的精心保管,终于保证了粮食的安全。有一次,暴雨加冰雹袭来,为使晾晒的粮食马上苫好,他用身体紧紧压住苫布,直到暴雨过去为止,为国家挽回了损失。他放手发动工人,把好粮食进库关。他从多年的保管经验中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想保管好粮食,必须要掌握粮食进库前的水分、虫害质量等情况。每次粮食入库后,他除了现场分析检查,还要询问卸车工人,了解粮食有无雨湿和高温等情况。利用这种方法,他每年都能发现类似隐藏的问题数十起并及时进行了处理,有效防止霉变等损失;他善于发动群众,义务开展库房“四无”活动。多年来,他坚持带领工人在每周二的业余时间开展“四无”活动,并坚持土法杀虫,减少了虫害。由他保管的粮食生虫率不到20%,比全库平均生虫率低50%多,为国家节约熏治虫害费用500多元;他还坚持经常捕鼠,巩固“四无”粮库成果;他非常重视节约,通过合理分配任务、减少人力浪费、开展增产节支等活动,每年为国家节省数万元的开支。赵占玺一心扑在粮食保管上,几十年如一日地努力工作着,保持了8年多的“四无”粮仓纪录,并为争取全库实现“四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称得上是粮食保管战线上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