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均 男,1919年出生,江苏南京人,北京基建局第五工程处主任工程师。1945年在冀北电力公司任技术员、股长、助理工程师,1949年到峰峰电厂工作,1950年后在基建局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主任工程师。1951年被评为峰峰电厂劳动模范,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为了配合峰峰煤矿的紧急用电,1954年电业总局要求峰峰电厂的1机1炉必须于1955年8月1日前先行送电。从当时的技术条件来看,土建7个月,发电机从进厂安装到运行也需7个月的时间,合计14个月,从拿到施工图纸到发电至少要到1955年年底,离国家的要求落后5个月。周国均提出了土建与安装大平行作业的建议。为了解决平行作业中房架、烟囱的超吊和锅炉安装的问题,他还设计制作了一套木制吊杆。经过他的努力,使原本需要14个月的工期缩短为10个月,在国家要求发电期限前的10天投入生产。他在工地又研究和试制了以泡沫混凝土代替石棉保温的方法。他的这一系列研究、试验,科学地证明了在250℃以下的管道中加以泡沫混凝土完全可以代替石板来保温,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财富,仅峰峰工程就节约了资金99700元。在推行中,虽然遇到了设计代表及厂方的抵触,但他一再坚持说服,最后得到了同意。北京基建局及时总结这项经验,后来推广到了太原、大同、包头等地的工程中,为国家节约了更多的财富。他敢于负责并能坚持正确意见,峰峰工程锅炉间5米平台上的排粉风机,设计时没有考虑加固基础,排污沟设计错误重重,如果照图施工必然造成重大事故。他发现以后,争取到了上级的支持,使得基础加固了,排除了事故隐患,使国家没有受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