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传光 男,1910年出生,福建闽侯人,民盟盟员,北京农业大学教授。他在真菌孢子萌发生理、卵菌营养等方面的研究成就,居于当时世界真菌生理学界前列。科研成果“马铃薯晚疫病测报和防治”获得1955年中国科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林传光是我国近现代植物病理学家、植物真菌和病毒学家,农业教育家。1933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留校任助教。1937年赴美国深造,在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主修植物病理学,辅修植物生理和真菌学。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因研究成绩卓著,其论文作为康奈尔大学223号研究报告发表出版。当年回国,任金陵大学副教授,从事水稻病害的研究。1946年应聘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教授、系主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到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任教授,1952年任系主任,1953年后任该校一级教授、系副主任。他毕生从事植物病理学的科研和教学事业,研究领域宽广,从真菌到病毒、从寄生病害到生理病害、从真菌生理到杀菌剂都是研究对象。20世纪50年代,最出名的两本真菌生理学教科书——利理和巴纳特著《真菌生理学》及柯克兰著《真菌生理学》就引用了他的论文,他以卓越的科研成果跻身于世界真菌生理界的前列。他是首先发现和确证稻粒黑穗病菌厚垣孢子一定要有5个月的休眠期后经过一定的光线照射才能萌发的第一人。对疫霉的营养,尤其是对晚疫病菌营养的了解领先国际水平十几年。主编有《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等著作,代表作为《植物免疫学》。除了从事科研工作外,他还培养了一大批植物病理界人才,他们大多成为中国植物病毒、真菌病毒、病害流行、病菌耐药性等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或某些作物病害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