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恩 男,1904年出生,河北武清(现天津市武清区)人,中共党员,北京市食品工业公司北京市面粉二厂技师。1925年在天津永泰洋铁铺当学徒,1927年在东北大英烟草公司汽车厂当修理工,1929年在东北日和铁厂、天津寿平面粉厂当工人,1932年在北京三阳义合城面粉厂当技师,1938年后在北京、天津、张家口、新乡、济南等搞机械安装,1949年在北京通城公司当领班,后分别在北京长顺面粉厂、北京市新建面粉二厂(后称北京市面粉九厂)当技师。1952年至1959年先后6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6年、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张福恩工作一贯积极肯干,刻苦钻研技术。自1950年至1954年一直保持着劳动模范的称号。在北京市面粉工业集体创造的“前路出粉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1951年,他针对本厂面粉生产一皮筛绢过密、影响筛理效率的问题,将一皮筛改为钢丝布,由心磨平筛出粉改为大部分皮磨平筛出粉,使后路负荷减轻,加大了入磨麦流量,使本厂面粉单位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55年,他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于全面节约及节约粮食运动中去。为了提高出粉率,他根据本粉路短及厂里的设备情况,5月6日将3B型平筛的九、十糟改为清渣,解决了后路东西多、混淆不清小麦而导致的大量面粉质量不合格的状况,使出粉率有了显著的提高。4月未改前,每百斤小麦只能出面粉1.080斤,改进后的6月出面粉1.863斤,6月比4月每百斤小麦多出面粉0.655斤,一个月多出面粉41266斤。下半年从6月份计算,共给国家多出面粉288862斤,折合人民币29360元。因一台1B型皮磨子风力不足而导致温度高,每天需清理出坏粉约4.5斤。经过张福恩首先提出,通过有关技术人员的刻苦攻关和技术改进,解决了风力不足、温度高的问题,每天能少损失4斤面粉,按照全年8个月计算(星期天休息、停车时间除外),能给国家节约面粉760斤,折合人民币77.246元,不但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任务的完成,而且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