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岚 男,1917年出生,河北栾南人,中共党员,北京市电车公司供电科工程师。194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电工系,毕业后在琉璃河水泥厂工作,历任琉璃河水泥厂动力科科长,北京电车公司工程助理员、副工程师、工程师。1954年被评为北京市工业劳动模范,1953年至1955年连续3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1955年至1956年在北京市电车公司任供电科科长期间,张晓岚虚心学习与借鉴苏联的先进经验和苏联专家的建议,打破多年来遵循的一些陈旧观念和落后的架线操作方式,大胆创新,大胆实践,改进技术设备和技术操作。一是采用“钻粉焊接法”,大大减小了车线重量,也减小了磨损和由此产生的火花,使供电安全的可靠性大大增强,提高了设备使用效能。二是采用“超声波探伤线路”,先后解决了当时有轨电车断轴、脱轨、停电等三大技术难题。三是学习哈尔滨电厂的先进经验,加强了规章制度的学习,进行了防事故演练,建立电站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使值班人员能够及时判断线路发生故障的情况,而且提高了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四是在无轨车上进行了弹性架线,不仅解决了无轨电车脱线,而且使电线的寿命比原硬性架线增加了2倍。五是在轨道技术方面,提出了“清根”要求并亲自下厂检查轨道接口,没有发现下沉现象以后,还主动提供了轨道资料,指导和帮助完成轨道维护工作。1955年,他还打破了过去不愿意“测防”、也不敢“测防”的陈旧思想,做出了“有系统”的测防工作。通过“测防”工作,不但找出了过去发生重大事故的原因,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技术水平,而且在以后的防雷防雨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再没有发生过雷害等重大事故。1954年的雷雨季节,他经常冒着大雨、光着脚去查看全城线路,亲自到工厂现场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