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贵 男,1927年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北京市暖气材料厂组长。1948年在北京市西郊当侦察学兵,1949年在北京暖气材料厂(后改名为北京钢厂)当工人,曾任北京钢厂动力科党支部副书记、教育科副科长、扶青办干部。1954年至1956年连续3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张树贵是七级电焊工,见本厂有不少铸件因为小毛病即报废,他就想如何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加以焊铺来减少损失。于是,他从1952年开始和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想办法用生铁焊条使焊生铁料也能像焊熟铁料一样成功。因锅炉系空心铸件,总是产生气泡致裂漏水,而没有成功。1954年改用铜焊条,也没有试验成功。但他没有放弃!后来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与技术人员密切配合,改铜焊条为铜镍焊条,获得了初步成功。他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总是主动想办法解决。没有活干时,主动找活干,设法不让小组人员窝工。技术上遇到问题时,能够与技术人员讨论研究。为了解决锅炉焊后发裂而漏水的问题,他想办法改用分层电焊,先焊一层马上敲打,凉一会儿再焊,同时改进焊药的配方。就这样,提高了电焊的质量,使电焊成品率由60%提高到80%以上,为国家创造了954320000元(旧币)的生产价值,实际减少损失187676508元(旧币),有力地保证了1954年生产任务的完成。在暖气材料厂工作期间,他先后成功研制出了铸铁冷焊法及焊条焊药,并改进了焊接工艺,仅在1955年中就用焊铁冷焊法挽救铸铁锅炉695个,暖气炉片16135片及铸铁管等,创造了价值668.975元(时币)的财富,一机部曾将他的这一经验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