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均如 女,1927年出生,北京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实习员。1950年毕业于师大女附中、随即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语音乐律研究室任练习生,1954年调到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1952年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张均如主要从事侗台语族语言和有关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工作,后随袁家弊先生到广西调查壮语并进行壮文方案的设计、推行工作,先后调查了侗台语族20多种语言100多个点的材料。她对侗台语族诸语言的语音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侗台语的历史演变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第一个提出影响侗台语的汉语方言是古平话的观点,解决了侗台语和汉语接触问题上的一系列疑点,推动了汉语平话的调查研究。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先后发表多部专著和数十篇学术论文。主要著作有《壮汉词汇》(词典,集体项目,主持人之一)、《壮语音系汇编》(集体项目,主持人之一)、《水语简志》、《侗台语族概论》(合著)、《壮语方言研究》(合著)、《临高语研究》(合著)、《标话研究》(合著)、《普标语研究》(合著);重要论文有《原始台语声母类别探索》、《广西中南部地区壮语中的老借词源于汉语古“平话”考》、《壮侗语族塞擦音的产生和发展》、《壮语中w、ew、aw三个韵类的发展变化》、《广西平话中的壮语借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语言的互相影响》(合著)、《广西平话对当地壮侗语族语言的影响》、《广东标语与壮侗语族的比较》、《瑶族拉伽语与壮侗语族语言的比较》等。她与梁敏先生合著的《侗台语族概论》是20世纪侗台语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与多位合作者共同完成的《壮语方言研究》是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壮语方言调查研究做出的最重要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