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纯 男,1916年出生,河北良乡(现北京市房山区)人,中共党员,公私合营恒德成织布厂修理技工。1931年在北京裕华成织布厂当工人,1944年在北京恒德成织布厂当修理技工。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张纯是一名修理技工,能够按照修理厂的工作部署,刻苦勤奋、认真努力工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修理厂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生产上他一贯认真负责,不断钻研新技术,改造生产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在恒德成织布厂工作期间,他改装了32台刀光薄,克服了过去织布经常错花、浪费人力和原料以及磨损机器等现象,一个月节约机件合973824元,全年节约11685888元;每月每台机器节约时间20多个小时,每月32台机器就节约670多个小时,全年节约8000多个小时,合1000多个工作日,可增加产量900多匹。他制作了手摇量布器,消灭了长码、短码的现象,全年节约9208元。他帮助织布工提高技术,以前织布工一个人只能管理一台织布机,经过张纯的帮助提高,可以管理两台机器了。他还协助资方改善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领导职工主动团结资方,签定劳动合同,建立劳资双方协商制度,组织职工开展增产节约竞赛,使9月的单月生产量达到1322匹,使工厂扭亏为盈,进一步增强了资方的生产信心。在1953年的生产检查中,发现产品“质量次、浪费大、成本高、管理不善”等问题,而职工普遍认为是工厂设备差造成的,他根据这些情况,主动和资方协商,组织职工走出去参观、学习其他工厂的先进管理经验,然后根据本厂的实际情况,重新建立了18项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制度,改进了提高产品质量的具体措施。他还创制了“棒刀装置”,保证了产品质量,减少了浪费,降低了成本,质量由月初的53.4%提高到95.07%。他自制了32台“压梭杆”,解决了飞梭伤人的问题,保证了生产安全。他还组织了工人技术学习班,提高了工人技术,解决了新产品质量差、质量低的问题。他对技术从不保守,在生产运动中与工人们结成师徒关系,手把手给别人传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