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旭 男,1932年出生,北京人,北京军区歌舞团团员兼文化部舞蹈学校芭蕾舞教员。1949年参加华北军区抗敌剧社文训队学习,同年到华北军区文工团当团员;1950年参加中央团工作,访问西北兄弟民族;1951年在华北军区文工团工作,1954年年初在文化部北京舞蹈教员训练班学习,1954年任北京军区文工团团员兼总政舞蹈训练班教员、舞蹈学校教员,1955年后任北京军区歌舞团团员兼文化部舞蹈学校芭蕾舞教员。1952年在华北军区文工团荣立三等功1次,1953年在华北军区文工团被评为三等奖,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1954年年初,张旭在文化部北京舞蹈教员训练班学习期间,既要克服自身身体条件的先天不足,又要克服对芭蕾舞一无所知的困难。但他发挥了革命军人的传统精神——勤学苦练,他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用3倍的努力赶上同班同学的水平,并且首先要战胜身体条件的困难。于是,无论是在中午休息时间,还是在晚饭后的时间或者其他任何空余时间,练习室里经常能看到身穿训练服、身上脸上淌着汗水的张旭在那里“呼哧,呼哧”地和自己的身体做斗争。很快地,张旭从最初班里最差的学生变成全班较好的学生之一。他总是加倍用心地听老师讲课,找一切机会向同学请教,并且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只要感到有任何一个同学做得比他好,他都要研究一下,从中找出经验,5个月后终于赶上了原来已经学习了数年芭蕾舞的同班同学的水平。学习结束后,他回到原华北军区文工团工作,同时兼任总政舞蹈训练班芭蕾舞教员和北京舞蹈学校芭蕾舞教员的工作,并且继续每天早上跟着苏联专家学习练习芭蕾舞。为了把各个方面的工作做好,他每天除了备课、上课、学习外,还要参加各种活动,且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从自己和其他教员的教学经验中体会到,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把教育和教养相结合,必须虚心地向专家和同志们学习,必须用诚实、刻苦的精神来工作。他面对每位学生,都同样严格要求,同样关心他们,成为学校教员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