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宽 男,1923年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1950年在中央直属建筑公司当抹灰工,后为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抹灰工长。1956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6年、1959年2次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宋宽是从优秀抹灰工人中提拔起来的。他不仅有一手好技术,而且善于组织生产和做思想教育工作,使抹灰工程做得又快又好。“宋宽是个好工长。”工人们都这么说。宋宽总是拿先进的指标、先进的思想来要求和动员工人小组,鼓足工人的干劲,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他工程交底清楚,亲自做出样板,还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忽视质量只顾超额的小组,他从不迁就。他经常在现场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而不是等事故造成了再返工。对于关键部位,如阴阳角、门窗口,他交底检查更加仔细。遇到特殊困难,超出定额规定的活,该加工的他就加工,决不降低工程质量要求。常跟他干活的小组,1956年在中宣部工地时,一般都能超过定额20%多,在1959年“大跃进”时期,平均超额达30%以上。几年来,他经手的如文化部大楼、人民日报社大楼、出口大楼等工程,抹灰质量都很好,甲方也很满意。要使工程做快做好,工长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是先决条件。宋宽经常是这个工程还没完工,就先到新工地做准备工作。如清理施工现场,准备工具,看材料堆放地点和水源,整理脚手架或准备室内抹灰用的高凳、脚手板等,除此之外,他还在吃、住等生活方面都做好安排。工人们说:只要到了工地,管保不叫你窝一小时的工。他常和工人一起研究先进施工方法,如室内立墙抹灰,冲直筋改为横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10%。在劳动力使用上,让壮工多做清理落地灰等碎活,让技工多干技术活。1959年8月,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最后一项艰巨任务——门廊、旗徽刷石。工期紧,活难做,别人想不出办法。他和老师傅一研究,半个月的任务7天完成了。为了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他建议将抹混凝土顶棚和抹刷石的一道素洋灰改为刷洋灰浆。刷石底子减薄和抹石子时掺白灰,这些建议在人民日报社大楼等4项工程中执行后,共节约7000袋洋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