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兆珍 男,1926年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铁道部工程总局丰台桥梁厂工长。1950年在北京丰台桥梁厂参加工作,当混凝土工,后任管桩车间副主任。1956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1956年,铁道部为避免浪费木材,决定用混凝土轨枕代替枕木,把试制2000根混凝土轨枕的任务交给了工厂试验车间。当时用来拉钢丝的“波纹卡具”供应不上,这种卡具生产严格,别的桥梁厂虽然能生产出来,但不合标准,铁科院设计的又供应不到位,导致车间停工。看着铁道部下达的任务完不成,佟兆珍心里着急,他决心自己动手做新卡具。他仔细琢磨,一连几个晚上都是半夜突然想到办法就去做试验。最后他不但试验成功,设计出了新卡具,而且还得到了厂长的同意。于是,厂里决定大量制造这种新卡具,每天轨枕的产量比以前增加4倍,厂里的生产任务如期完成。他的卡具也被同行业生产采用,大大降低了轨枕生产成本,提高了各厂轨枕生产的效率。在干保温工作的时候,原来加蒸汽时要用草帘子盖,草帘子经过蒸汽一蒸,又软又重,寿命又短,工人劳动强度大,在炎热的天气更是苦不堪言。佟兆珍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他仔细研究保温的原理,经过多次试验,采用两张席子夹上桐油纸去代替,不仅使用寿命增加了3倍,而且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他先后搞出了管桩车间的蒸汽熬油箱、卡具伸缩挡、千斤顶升降小车、改造沥青锅等30余项新发明,对工厂、桥梁行业乃至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