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干之 原名谭毓均,男,1907年出生,广东台山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任陕北公学中央党校中国问题教研室主任,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法政学院院长,延安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教研室主任,华北联合大学政治学院院长,华北大学第二部主任。1949年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先后担任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主任、研究部副部长、历史系主任等职。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何干之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党史专家,中国现代史与中共党史的主要奠基人与开拓者,在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从1936年第二次留学日本回国后,他就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出发著书立说,一系列政治观点具有前瞻性、先见性,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中国历史观。比如1936年他发表文章并且出版《中国经济读本》《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历史根源在于农村公社的残余和中央集权制的专制制度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压制。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民族资本是“死路一条”,所以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只有进行“新式的民主革命”,将来过渡到社会主义。1937年他从上海调到延安,30多年中一直在大学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与中共党史教研工作,对中共历史学科的确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5本著作,即《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三民主义研究》《鲁迅思想研究》《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理论5个方面对中国现代史做了较为深入而深刻的探究。他主编的《中国现代革命史》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高等院校普遍使用的教材,累计印数达160万册,还被译为英、俄、越等国文字出版。主要著作有《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转变时期的中国》《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三民主义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