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宇 男,1914年出生,四川巴县人,北京市第一上下水道工程公司技术科科长。1940年在上海圆圆印染公司任秘书兼工程师,1945年在上海光华大学土木系任讲师,1946年在上海公达工程贸易公司任工程师,1950年在北京卫生工程局设计处任结算组组长,1955年在北京市第一上下水道工程公司任技术科科长。195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杨开宇一贯积极钻研业务,善于依靠群众,解决了各工地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北京医学院工地领导试验井点排水成功。井点排水是苏联解决渡流沙段施工的先进方法,杨开宇在1952年就提出井点的设计,当时由于设备的限制,没有试验。1953年文教区下水道流沙地段施工失败,1954年领导决定在北医院工地进行试验。杨开宇组织这一工作,由试验所、五工区、工程机械队的有关职工共同组成井点试验小组。工作开始后,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冲管工作效率低,冲的土坑大。杨开宇小组经过仔细研究,找准了喷嘴的正确位置,使得冲力大,冲坑小,冲管工率达到每小时1根。后来,他组织大家又调整了劳动组织,解决水箱吊车、水泵等机械联合施工的配合问题。吊车吊着套管,它随着水泵射水、套管下沉而逐步松绳,又随着水泵停车而终止松绳,这样吊车和套管、水泵必须密切配合,否则就要发生冲洞过大,破坏土壤组织或套管脱扣而倾斜。经过小组共同攻关,组织12人的操作小组,具体分工,专业管理,不但解决了吊车与水泵配合的问题,消灭了事故隐患,而且解决了水箱蓄水量不足的问题,为试验创造了重要条件。最后遇到的问题是总管接通后不出水,这时大家失去了信心。但杨开宇坚持了试验,发现问题是由于真空度不够、泵口径小,利用自引水泵结果成功了,极大地鼓舞了参试人员,还获得了许多记录资料,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水冲井点的成功经验,给机械化施工创造了条件。1955年在安徽、北京东北郊支援第二建筑公司和211厂都使用了水冲管的方法,解决了施工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