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五 男,1921年出生,河北武邑人,中共党员,北京市石景山钢铁厂炼铁部工程师。194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矿冶系,同年任重庆大学助教;1946年到石景山钢铁厂炼铁部任值班技术员,1950年任炼铁技术科长,1952年任炼铁车间主任,1953年后任冶炼工程师。1950年被评为厂劳动模范,1954年、1955年连续2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刘正五作为工程师,在石景山钢铁厂炼铁部全面完成1954年国家计划,为国家增产生铁27000吨、质检合格率达99.7%的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他积极组织全车间的职工推行分级入炉、高炉炉顶调剂和加湿蒸汽鼓风等三大苏联新技术新经验,推行分级入炉,提高产品合格率1.83%,降低焦比2.32%;选用炉顶调剂,找到了一、二炉比较合适的布料制度,基本上解决了偏行和管道进程中的问题,提高了高炉的产量、质量,降低了消耗。厂里没有冶炼锰铁的经验,刘正五就事先制定了操作规程,给大家讲解锰矿的理化性质、冶炼时对原料的要求、冶炼方法及操作应把握的关键环节;试制过程中,他不辞辛苦地寻找冶炼规律,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终于在大高炉首次冶炼锰铁成功。他还注重积累技术资料,规定了界限风压,充实了技术管理规程,协助车间主任贯彻了控制冶煤强度等技术操作方针,制定了改变铁种和偏见复风的要点,保证了高炉操作的稳定和顺利运行。为实现炉顶调剂,他制定了一套“安全取样操作规程”,并和工人们研究制作了一些工具,并在钢铁工业会议上介绍推行了这些先进经验。他的主要著作有《高炉结瘤的预防和处理》《高炉炉顶调剂的实践》《加湿鼓风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