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华 男,1924年出生,河北宝坻(现天津市宝坻区)人,中共党员,电力部送变电第二工程局瓦工。1938年在沈阳南市场协和油漆铺当学徒,1939年在北京东厂胡同东兴木材厂学习瓦工,1946年在北京做瓦工,1947年在前冀北电力总公司做瓦工,后任北京送变电工程局八队变电班班长。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刘文华是送变电第二工程局变电工地班班长,1955年在北京东北郊新建电站施工中,他积极响应“降低工程造价,改进工程质量”的号召,开动脑筋,研究出“土胎代替模板”的方法,仅浇制250立方米,就节约木材10.31立方米、钉子33公斤,折合人民币1818元。刘文华在阳泉工地负责基础浇制工作期间,当时任务非常紧迫,木工来不及做好木模,他主动联系设计商量,利用原土代替模板,为国家节约木材8881立方米,折合人民币1224元;节约土方费126元和加工费103元。东北郊混凝土加工钢筋组没有翻样的技术人才,直接威胁着混凝土的浇制完成。他就主动在班内培养刘自立,帮他辨别架构类型易于出错误的地方,直到他弄懂为止,解决了钢筋翻样的难题。不但培养了技术人才,还给以后的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对工程质量特别重视,建立了质量负责制,将每个人完成的任务都分别标上完成人的名字,以便于检查,做到随时检查质量、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因此,他领导施工的混凝土质量超过了标准,受到了好评。阳泉工地委托电厂加工一批零件,由于电厂临时有检修任务而没有加工。刘文华了解到第二天就是国庆节,如果零件节前不加工出来,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于是,他下班后急忙跑到电厂,连夜把材料由电厂运送到发电站加工,又连夜运送回阳泉工地,为按时安装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