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时禄 男,1931年出生,吉林农安人,中共党员,北京铁路局北京车辆段检车员。1948年参加工作,在齐齐哈尔铁路检车段当学徒;1951年在哈尔滨铁路局三棵树车辆段当检车员,1952年随车调往北京车辆段,任乘务员、检车员、技术员。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卢时禄热爱铁路工作,始终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中去。他从事铁路客车车辆工作37年,先后担任过检车员、乘务员、台车工长、站检值班员、技术员等职务。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善于学习,精通业务,熟知车辆的构造和特点,并具有颇强的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他曾是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著名的青年包乘组成员之一。他根据当时铁道部规定的工作范围与要求,制定了列车技术检查“七项工作制度、技术作业过程、作业图表和七部质量鉴定法”。在列车途中作业,制定了“三勤”“四摸”“四瞧”“四注意”“一哈腰”等值乘作业检查方法,并坚持做到使闸必走、弯道必望、40分钟巡视一往返。客车维修保养实行了“分辆负责共同保养法”和“九步维修法”,使客车质量始终保持一级标准。青年包乘组自1950年1月至1964年12月安全行车1224.21万公里,消灭了一切大小责任,防止重大、大事故11起,发现一般故障1877起,成为全路车辆部门的一面旗帜,荣立集体功3次。青年包乘组的工作法则被全铁路推广,其“作业法”被编入1956年全国铁路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选编《客车检修及保养先进经验》一书,青年包乘组的经验《团结就是力量》在《中国工人》杂志1956年第九期上刊登。在北京站检工作期间,他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积极协同各个班组解决运输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努力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创造了列车始发正点率100%。在推行列检标准化工作中,他认真研究解决运输生产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性问题,积极参与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活动,研制了多种有利于作业的专业工具,为提高列车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